专题01 部编初一语文下册课内古诗文寒假提前阅读(分析板)
班级__________名字 __________ 阅读完成状况 __________
第4课 孙权劝学
初,权谓吕蒙曰:“卿今当涂掌事,不可不学!”蒙辞以军中多条。权曰:“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!但当涉猎,见往事耳。卿言多务,孰若孤?孤常念书,自以为大有所益。”蒙乃始就学。
及鲁肃过寻阳,与蒙论议,大警曰:“卿今者才略,非复吴下阿蒙!”蒙曰:“士别3日,即更刮目相待,大兄何见事之晚乎!”肃遂拜蒙母,结友而别。
当初,孙权对吕蒙说:“你目前当权管事了,不可不学习!”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。孙权说:“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土吗?只应当粗略地阅读,知道历史罢了。你说事务多,比起我来如何?我常常念书,自以为大有益处。”吕蒙于是开始学习。到了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,鲁肃和吕蒙论议,十分惊奇地说:“以你目前的オ干、谋略来看,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!”吕蒙说:“士别3日,就要重新拭目相看,长兄了解这件事如何这么晚呢!”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妈妈,与吕蒙结为朋友,然后分别了。
〔但〕只,只不过
〔涉猎〕粗略地阅读。
〔见往事〕知道历史。见,知道。往事,指历史。
〔及〕到,等到。
〔才略〕才干和谋略。
〔卿〕古时候君对臣的爱称。朋友、夫妇间也以“卿”为爱称。
〔非复〕不再是。
〔吴下〕指吴县,今江苏苏州。
〔当涂〕当道,当权。
〔辞〕推托。
〔阿蒙〕吕蒙的乳名。阿,名词词头。
〔务〕事务。
〔更〕重新。
〔孤〕古时王侯的自称。
〔刮目相待〕拭目相看,用新的见地看待。刮,擦拭。
〔治经〕研究儒家经典。
〔大兄〕长兄,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。
〔见事〕知道事情
【句子翻译指导】
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。第一,在草稿上把重点的字词的意思讲解出来(直译);然后,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(意译)。
把握“留、删、换、调、补、贯”六字翻译办法。
留:①年号、人名、地名、官名、物名、书名、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,不需要翻译。比如:“庆历”。可把这个句子译为:庆历四年的春季,滕子京被贬了官,做了巴陵郡的太守
删:句子中没实质意义的词汇应删去。比如:“陈胜者,阳城人也”。“者……也”表判断,无义,应删去。可把这个句子译为:陈胜是阳城人。
换:古今异义词翻译时要更换。如“汤”古义指“热水”,今义泛指菜汤、药汤等。
调:文言文中有的特殊句式(如主谓倒装、宾语前置、状语后置等倒装句)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同,翻译时要作适合的调整。比如:“甚矣,汝之不惠(主谓倒装)!”可把这个句子译为:你的不聪明也太紧急了。
补:所翻译的句子如果是省略句,则要把省略了的成份增补出来。比如:“乃丹书帛曰‘陈胜王’(省略主语)。”可把这个句子译为:他们(主语)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‘陈胜王’三个字。
贯:将句子翻译通顺,字字落实。
1.卿今当涂掌事,不可不学!
__________
【答案】你目前当权掌管政事了,不能不学习!
2.卿言多务,孰若孤?
__________
【答案】你说事务繁忙,哪个比得上我呢?
3.卿今者才略,非复吴下阿蒙!
__________
【答案】你目前的才干和谋略,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!
4.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!
__________
【答案】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?
5.但当涉猎,见往事耳。
__________
【答案】只不过应当粗略地阅读,知道历史罢了。
6.士别3日,即更刮目相待。
__________
【答案】有抱负的人分别多日,就要重新用新的见地看待。
7.大兄何见事之晚乎!
__________
【答案】长兄为何知道事情这么晚啊!
8.蒙辞以军中多务。
__________
【答案】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。
第8课 木兰诗
唧唧复唧唧,木兰当户织。不闻机杼声,惟闻女叹息。问女何所思?问女何所忆?女亦无所思,女亦无所忆。昨夜见军帖,可汗大点兵。军书十二卷,卷卷有爷名。阿爷无大儿,木兰无长兄,愿为市鞍马,从此替爷征。
东市买骏马,西市买鞍鞯,南市买辔头,北市买长鞭。旦辞爷娘去,暮宿黄河边,不闻爷娘唤女声,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。旦辞黄河去,暮至黑山头,不闻爷娘唤女声,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。
万里赴戎机,关山度若飞。朔气传金柝,寒光照铁衣。将军百战死,壮士十年归。
归来见天子,天子坐明堂。策勋十二转,赏赐百千强。可汗问所欲,“木兰不需要尚书郎,愿借明驼千里足,送儿还故乡”。
爷娘闻女来,出郭相扶将;阿姊闻妹来,当户理红妆;小弟闻姊来,磨刀霍霍向猪羊。开我东阁门,坐我西阁床。脱我战时袍,著我旧时裳。当窗理云鬓,对镜贴花黄。外出看伙伴,伙伴皆惊惶。同行十二年,不知木兰是女郎。
雄兔脚扑朔,雌兔眼迷离;双兔傍地走,安能辨我是雄雌?
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,木兰对着门织布。(不知怎的)听不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,只听到木兰声声的叹息。
问木兰想的是什么,问木兰思念的是什么。木兰我也没想什么,木兰我也没思念什么。昨夜看见军中的文告,可汗大规模地征兵,征兵的名册不少卷,每卷都有爸爸的名字。爸爸没大儿子,木兰没哥哥,想为此买马和马具,从此代替爸爸出征
到东边集市买骏马,到西边集市买马鞍和坐垫,到南边集市买马嚼子和缰绳,到北边集市买长鞭。早晨告别爸爸妈妈离开,晚上住宿在黄河边,听不见爸爸妈妈呼唤女儿的声音,只听见黄河流水的声响。早晨告别黄河离离开,晚上到达黑山边, 听不见爸爸妈妈呼唤女儿的声音,只听见燕山胡马的嘶叫声。
远行万里,投身战事,像飞一样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。北方的寒气传来了打更的声音,清冷的月光照着铠甲。将士们多年来身经百战,有些牺牲了,有些胜利归来。
回来拜见可汗,可汗坐在朝堂上,(给木兰)记最大的功,赏赐不少的财务,可汗问(木兰)有哪些需要,木兰不愿做尚书郎;期望骑上千里马,送我回到故乡。
爸爸妈妈听说女儿回来,互相搀扶着出城;姐姐听说妹妹回来,对着门梳洗打扮;小弟听说姐姐回来,霍霍磨刀杀猪宰羊。打开我东屋的闰门,坐在我西厢房的床上。脱掉我作战时的战袍,穿上我往日的衣裙,对着窗户梳理漂亮的鬓发,照着镜子贴上漂亮的花黄。外出去看同伍的士兵,同伴们都非常惊异:同行作战十几年,(竟)不知木兰是女子。
雄兔前脚时时动弹,雌兔两眼时常眯着;雄雌两兔贴近地面跑,如何能分辨出哪只不过雄兔,哪只不过雌兔呢?
〔唧唧〕叹息声。 〔当户织〕对着门织布。
〔机杼声〕织布机发出的声音。杼,织布的梭子。
〔唯〕只。
〔何所思〕想什么。〔忆〕〕思念。〔军帖〕军中的文告。
〔可汗大点兵〕可汗大规模地征兵
可汗,国内古时候西北区域民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。
〔军书十二卷〕征兵的名册不少卷。军书,这里指征兵的名册。
十二,表示多数,不是确指。下文的的“十二年”,使用方法与此相同。
〔爷〕和下文的的“阿爷”一样,都指爸爸。
〔愿为市鞍马〕想为〔此〕去买鞍马。为,介词,为了,其后宾语省略。市,买。鞍马,泛指马和马具。
〔鞯〕马鞍下的垫子。〔辔头〕驾驭牲口用用的嚼子和缰绳。〔旦〕早晨。
〔溅溅〕水流声。〔胡骑〕胡人的战马。胡,古时候对西北部民族的称呼。
〔啾啾〕马叫的声音。〔万里赴戎机〕远行万里,投身战事。戎机,战事。
〔关山度若飞〕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。度,越过。
〔朔气传金柝〕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。朔,北方。
〔铁衣〕铠甲,古时候军人穿的护身服饰。
〔天子〕指上文的“可汗”
〔明堂〕古时候帝王举行大典的朝堂。〔策勋十二转〕记最大的功。策勋,记功。
〔赏赐百千强〕赏赐不少的财物。强,有余。〔问所欲〕问〔木兰〕想要什么
〔尚书郎〕尚书省的官。〔愿驰千里足〕期望骑上千里马。驰,赶马快跑。
〔郭〕外城。〔扶将〕扶持。〔红妆〕指女子的艳丽装束。〔霍霍〕磨刀的声音。
〔著〕穿〔云鬓〕像云那样的鬃发,形容漂亮的头发。〔帖〕〕同“贴”。
〔花黄〕古时候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〔火伴〕同伍的士兵。
〔雄兔脚扑朔,雌兔眼迷离〕扑朔,动弹。迷离,眯着眼。
〔双兔傍地走,安能辨我是雄雌〕雄雌两兔贴近地面跑,怎能分辨哪只不过雄兔,哪只不过雌兔呢?傍,挨近、临近。走,跑。
【句子翻译指导】
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。第一,在草稿上把重点的字词的意思讲解出来(直译);然后,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(意译)。
把握“留、删、换、调、补、贯”六字翻译办法。
留:①年号、人名、地名、官名、物名、书名、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,不需要翻译。比如:“庆历”。可把这个句子译为:庆历四年的春季,滕子京被贬了官,做了巴陵郡的太守
删:句子中没实质意义的词汇应删去。比如:“陈胜者,阳城人也”。“者……也”表判断,无义,应删去。可把这个句子译为:陈胜是阳城人。
换:古今异义词翻译时要更换。如“汤”古义指“热水”,今义泛指菜汤、药汤等。
调:文言文中有的特殊句式(如主谓倒装、宾语前置、状语后置等倒装句)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同,翻译时要作适合的调整。比如:“甚矣,汝之不惠(主谓倒装)!”可把这个句子译为:你的不聪明也太紧急了。
补:所翻译的句子如果是省略句,则要把省略了的成份增补出来。比如:“乃丹书帛曰‘陈胜王’(省略主语)。”可把这个句子译为:他们(主语)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‘陈胜王’三个字。
贯:将句子翻译通顺,字字落实。
1.不闻机杼声。
__________
【答案】不可以听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。
2.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。
__________
【答案】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。
3.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。
__________
【答案】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啾啾的鸣叫声。
4.万里赴戎机,关山度若飞。
__________
【答案】远行万里,投身战事。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。
5.将军百战死,壮士十年归。
__________
【答案】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,多年之后壮士归来。
6.策勋十二转,赏赐百千强。
__________
【答案】记最大的功,被赏赐不少的财物。
7.愿驰千里足,送儿还故乡。
__________
【答案】期望驰骋千里马,送我回故乡。
8.爷娘闻女来,出郭相扶将。
__________
【答案】爸爸妈妈听说女儿回来了,互相搀扶着到城外。
9.当窗理云鬓,对镜帖花黄。
__________
【答案】对着窗子整理好看的头发,对着镜子在脸上贴装饰物。
10.雄兔脚扑朔,雌兔眼迷离。
__________
【答案】雄兔的两只前脚时时动弹,雌兔的两只双眼时常眯着。
第12课 卖油翁
康肃公尧咨善射,当世无双,公亦以此自矜。尝射于家圃,有卖油翁释担而立,睨之,久而不去。见其发矢十中八九,但微颔之。
康肃问曰:“汝亦知射乎?吾射不亦精乎?”翁曰:“无他,但手熟尔。”康肃忿然曰:“尔安敢轻吾射!”翁曰:“以我酌油知之。”乃取一葫芦置于地,以钱覆其口,徐以杓酌油沥之,自钱孔入,而钱不湿。因曰:“我亦无他,惟手熟尔。”康肃笑而遣之。
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,当世没第二个人可与之媲美,他也因此而自夸,过去有一次,陈尧咨在自己家里园子射箭,有个卖油老翁放手担子站着,斜着双眼看他射箭,很长时间不离开。老翁见陈尧咨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,只不过对此微微点点头。陈尧咨问道:“你也了解射箭吗?我的射箭技艺难道不精湛吗?”老翁说:“没别的奥妙,只不过手法技艺熟练罢了。”陈尧咨气愤地说:“你如何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!”老翁说:“凭我倒油的经验了解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。”于是老翁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,将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,(然后)慢慢地用勺舀起油滴入葫芦,油从铜钱的方孔注入,而铜钱没被沾湿。于是老翁说:“我也没别的奥妙,只不过手法技艺熟练罢了。”陈尧咨笑着让他走了。
〔公〕对男子的尊称〔善射〕善于射箭
〔自矜〕自夸。〔圃〕园子。
〔释担〕放手担子。释,放手。〔睨〕斜着眼看,这里形容不在乎的样子。
〔但微颔之〕只不过对此微微点头。〔但手熟尔〕只不过手法技艺熟练罢了。熟,
熟练。尔,同“耳”,等于“罢了”。〔忿然〕气愤的样子。然,表示…的样子”
〔安〕如何。〔轻吾射〕轻视我射箭的本领。轻,轻视。
〔以我酌油知之〕凭我倒油了解这个。以,凭、靠。酌,舀取,这里指倒入。之,指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。
〔覆〕盖。〔徐〕慢慢地。〔杓〕同“勺”。〔遣之〕让他走。遣,打发。
【句子翻译指导】
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。第一,在草稿上把重点的字词的意思讲解出来(直译);然后,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(意译)。
把握“留、删、换、调、补、贯”六字翻译办法。
留:①年号、人名、地名、官名、物名、书名、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,不需要翻译。比如:“庆历”。可把这个句子译为:庆历四年的春季,滕子京被贬了官,做了巴陵郡的太守
删:句子中没实质意义的词汇应删去。比如:“陈胜者,阳城人也”。“者……也”表判断,无义,应删去。可把这个句子译为:陈胜是阳城人。
换:古今异义词翻译时要更换。如“汤”古义指“热水”,今义泛指菜汤、药汤等。
调:文言文中有的特殊句式(如主谓倒装、宾语前置、状语后置等倒装句)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同,翻译时要作适合的调整。比如:“甚矣,汝之不惠(主谓倒装)!”可把这个句子译为:你的不聪明也太紧急了。
补:所翻译的句子如果是省略句,则要把省略了的成份增补出来。比如:“乃丹书帛曰‘陈胜王’(省略主语)。”可把这个句子译为:他们(主语)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‘陈胜王’三个字。
贯:将句子翻译通顺,字字落实。
1.有卖油翁释担而立,睨之久而不去。
__________
【答案】一个卖油的老头儿放手担子,站在那儿,斜着眼看他,很久都不离开。
2.见其发矢十中八九,但微颔之。
__________
【答案】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,只不过对此微微点头。
3.翁曰:“以我酌油知之。”
__________
【答案】卖油的老头儿说:“凭我倒油了解这个。”
4.以钱覆其口,徐以杓酌油沥之。
__________
【答案】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,慢慢地用勺子倒油滴入。
5.我亦无他,惟手熟尔。
__________
【答案】我也没别的,只不过手熟罢了。
第26课 短文两篇
(一)陋室铭
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。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。斯是陋室,惟吾德馨。苔痕上阶绿,草色入帘青。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。可以调素琴,阅金经。无丝竹之乱耳,无案牍之劳形。南阳诸葛庐,西蜀子云亭。孔子云:“何陋之有。”
山不必须要高,有仙人(居住)就有名;水不必须要深,有龙(居住)就看上去灵验。这是简陋的屋舍,只因主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。苔痕长到阶上,使台阶都绿了;草色映入竹帘,使室内染上了青色。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,人来人往的没平民(念书人一般有功名)。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,浏览珍贵的佛经。没世俗的乐曲扰乱心理,没官府公文劳神伤身。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,西蜀扬雄的草玄亭。孔子说:“有哪些简陋的呢?”
〔陋室〕,简陋的屋子。
〔铭〕古时候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
字,后来成为一种文体。
〔名〕出名,有名
〔灵〕灵验。
〔斯是陋室,惟吾德馨〕这是简陋的屋舍,只因我〔住屋的人〕的品德好
〔就不感到简陋了〕。斯,这。馨,能散布非常远的香气,这里指德行美好。
〔苔痕上阶绿,草色人帘青〕苔痕长到阶上,使台阶都绿了;草色映入竹帘,使室内染上了青色。 〔鸿儒〕博学的人。鸿,大。
(二)爱莲说
水陆草木之花,可爱者甚蕃。晋陶渊明独爱菊。自李唐来,世人盛爱牡丹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,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,香远益清,亭亭净植,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。
予谓菊,花之隐逸者也;牡丹,花之富贵者也;莲,花之君子者也。噫!菊之爱,陶后鲜有闻;莲之爱,同予者何人? 牡丹之爱,宜乎众矣。
水上、地上各种草木的花,可爱的不少。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。自唐朝以来,世人大多喜欢牡丹。我则唯独喜欢莲,莲从淤泥里成长出来,却不受泥的沾染;它经过清水洗涤,却不看上去妖媚;(它的柄)内部贯通,外部笔直,不横生藤蔓,不旁生枝茎;香气传得越远,就越清芬;它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,(只)可以从远处观赏,却不可以挨近去玩弄啊。
我觉得,菊是花中的隐士,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,莲是花中的君子。唉!对于菊花的喜好,陶渊明将来极少听到了。对于莲的喜好,像我一样的还有哪些人呢?对于牡丹的爱,那当然是有不少的人了!
〔蕃〕多。〔独〕只
〔淤泥〕河沟、池塘里积存的污泥。
〔染〕沾染。
〔濯清涟而不妖〕经过清水洗涤但不看上去妖媚。濯,洗。涟,水波。妖,
过分艳丽。
〔中通外直〕内部贯通,外部笔直。
〔不蔓不枝〕不横生藤蔓,不旁生枝茎。蔓、枝,都是名词用作动词。
〔香远益清〕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香。益,愈加
〔亭亭净植〕洁净地挺立。亭亭,耸立的样子。植,竖立。
〔亵玩〕挨近玩弄。亵,亲近而不庄重
〔隐逸〕隐居避世。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。
〔噫〕叹词,表示感慨。〔鲜〕少。
〔同予者何人〕像我一样的还有哪些人呢?
〔宜乎众矣〕人应当不少了。宜,应当。
【句子翻译指导】
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。第一,在草稿上把重点的字词的意思讲解出来(直译);然后,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(意译)。
把握“留、删、换、调、补、贯”六字翻译办法。
留:①年号、人名、地名、官名、物名、书名、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,不需要翻译。比如:“庆历”。可把这个句子译为:庆历四年的春季,滕子京被贬了官,做了巴陵郡的太守
删:句子中没实质意义的词汇应删去。比如:“陈胜者,阳城人也”。“者……也”表判断,无义,应删去。可把这个句子译为:陈胜是阳城人。
换:古今异义词翻译时要更换。如“汤”古义指“热水”,今义泛指菜汤、药汤等。
调:文言文中有的特殊句式(如主谓倒装、宾语前置、状语后置等倒装句)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同,翻译时要作适合的调整。比如:“甚矣,汝之不惠(主谓倒装)!”可把这个句子译为:你的不聪明也太紧急了。
补:所翻译的句子如果是省略句,则要把省略了的成份增补出来。比如:“乃丹书帛曰‘陈胜王’(省略主语)。”可把这个句子译为:他们(主语)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‘陈胜王’三个字。
贯:将句子翻译通顺,字字落实。
《陋室铭》
1.斯是陋室,惟吾德馨。
__________
【答案】这是简陋的屋舍,只因我的品德好。
2.苔痕上阶绿,草色入帘青。
__________
【答案】苔痕长到阶上,使台阶都绿了;草色映入竹帘,使室内染上了青色。
2.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。
__________
【答案】谈笑、来往的都是博学的人,没无功名的人。
4.可以调素琴,阅金经。
__________
【答案】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,浏览佛经。
5.无丝竹之乱耳,无案牍之劳形。
__________
【答案】没世俗的乐曲扰乱心理,没官府公文劳神伤身。
6.南阳诸葛庐,西蜀子云亭。
__________
【答案】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,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。
7.孔子云:何陋之有?
__________
【答案】孔子说:“有哪些简陋的呢?”
《爱莲说》
1.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。
__________
【答案】我唯独喜欢莲花,从积存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,经过清水洗涤但不看上去妖媚。
2.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,香远益清,亭亭净植。
__________
【答案】内空外直;不横生藤蔓,不旁生枝茎;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;洁净地挺立。
3.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。
__________
【答案】可以在远处观赏,却不可以挨近玩弄。
4.予谓菊,花之隐逸者也;牡丹,花之富贵者也;莲,花之君子者也。
__________
【答案】我觉得,菊是花中的隐士;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;莲是花中的君子。
5.噫!菊之爱,陶后鲜有闻。莲之爱,同予者何人?牡丹之爱,宜乎众矣。
__________
【答案】唉!对于菊花的喜欢,陶渊明之后就极少有传说了。对于莲花的喜欢,像我一样的还有哪些人呢?对于牡丹的喜欢,人应当不少了。
第24课 河中石兽
沧州南一寺临河干,山门圮于河,二石兽并沉焉。阅十余岁,僧募金重修,求石兽于水中,竟不可得。以为顺流下矣,棹.数小舟,曳铁钯,寻十余里无迹。
一讲学家设帐寺中,闻之笑曰:“尔辈不可以究物理,是非木杮,岂能为疯涨携之去?乃石性坚重,沙性松浮,湮于沙上,渐沉渐深耳。沿河求之,不亦颠.乎?”众服为确论。
一老河兵闻之,又笑曰:“凡河中失石,当求之于上流。盖石性坚重,沙性松浮,水不
能冲石,其反激之力,必于石 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,渐激. 渐深,至石之半,石必倒掷坎穴中。
如是再啮,石又再转。转转不已.,遂反溯流逆上矣。求之下流,固颠;求之地中,不更颠乎?” 如其.言,果得于数里外。
然则天下之事,但知其一,不知其二者多矣,可据理臆断欤?
沧州南部的一座寺庙挨近河岸,寺院的外门倒塌在河中,(门前)两只石兽一块沉入了河中。过了十多年,僧人募集钱款重修寺庙,并在河中探寻两个石兽,最后没能找到。(寺僧)觉得它们顺流而下了,划着几只小船,拖着铁钯,(向下游)找了十多里没找到踪迹。
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设馆教书,听了这件事笑着说:“你们这类人不可以探求事物的道理。这(石兽)不是木片,如何能被大水带走呢?石头的特征是又硬又重,河沙的特征是又松又轻,(石兽)埋在沙里,越沉越深罢了。顺流而下探寻它们,难道不荒唐吗?”大伙非常信服,觉得这是正确的言论。
一位老河兵听了这话,也笑着说:“但凡沉在河中的石头,应当从上游探寻它们。由于石头的特征是又硬又重,河沙的特征是又松又轻,水不可以冲走石头,(但)水流的反冲力,必然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坑穴,(石下的沙坑)越冲越深,延伸到石头(底面)一半时,石头必然会栽倒在坑穴里。照如此第三冲刷,石头又会第三(向前)翻转。不停地翻转,于是(石头)反而逆流而上了。到下游探寻石头,固然荒唐;在原地探寻它们,不是更荒唐吗?” (大家)根据他的说法(去做),果然在(上游)几里开外找到了(石兽)。那样天下的事,只知道其一,不知道其二的状况太多了,如何能(只)依据某一个道理就主观的判断呢?
〔河干〕河岸。〔山门〕佛寺的外门。
〔圮〕倒塌。〔阅〕经过,历程。
〔求〕探寻。〔竟〕终了,最后。
〔棹数小舟〕划着几只小船。棹,划。
〔曳铁钯〕)拖着铁钯。曳,拖。铁钯,农具,用于除草、平土等
〔设帐〕设馆教书
〔尔辈不可以究物理〕你们这类人不可以探求事物的道理。尔辈,你们这类人。究,研究、探求。物理,事物的道理、规律。
〔是非木柿〕这不是木片。是,这。木柿,削下来的木片。
〔湮〕埋没〔颠〕颠倒,错乱。
〔众服为确论〕大伙非常信服,觉得是正确的言论。
〔河兵〕巡河、护河的士兵。
〔失石〕丢失的石头,这里指落入水中的石头
【句子翻译指导】
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。第一,在草稿上把重点的字词的意思讲解出来(直译);然后,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(意译)。
把握“留、删、换、调、补、贯”六字翻译办法。
留:①年号、人名、地名、官名、物名、书名、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,不需要翻译。比如:“庆历”。可把这个句子译为:庆历四年的春季,滕子京被贬了官,做了巴陵郡的太守
删:句子中没实质意义的词汇应删去。比如:“陈胜者,阳城人也”。“者……也”表判断,无义,应删去。可把这个句子译为:陈胜是阳城人。
换:古今异义词翻译时要更换。如“汤”古义指“热水”,今义泛指菜汤、药汤等。
调:文言文中有的特殊句式(如主谓倒装、宾语前置、状语后置等倒装句)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同,翻译时要作适合的调整。比如:“甚矣,汝之不惠(主谓倒装)!”可把这个句子译为:你的不聪明也太紧急了。
补:所翻译的句子如果是省略句,则要把省略了的成份增补出来。比如:“乃丹书帛曰‘陈胜王’(省略主语)。”可把这个句子译为:他们(主语)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‘陈胜王’三个字。
贯:将句子翻译通顺,字字落实。
1.尔辈不可以究物理。
__________
【答案】你们这类人不可以探求事物的道理。
2.是非木杮,岂能为疯涨携之去?
__________
【答案】这不是木片,如何能被疯涨的大水带走呢?
3.湮于沙上,渐沉渐深耳。
__________
【答案】埋没在沙层上,越沉越深罢了。
4.沿河求之,不亦颠乎?
__________
【答案】顺着河流探寻石兽,不是非常疯狂吗?
5.众服为确论。
__________
【答案】大伙非常信服,觉得是正确的言论。
6.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。
__________
【答案】肯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击沙子,形成坑洞。
7.求之下流,固颠;求之地中,不更颠乎?
__________
【答案】到河的下游探寻石兽,本来就疯狂;在原地深处探寻它,不是更疯狂吗?
8.然则天下之事,但知其一,不知其二者多矣,可据理臆断欤?
__________
【答案】既然如此,那样天下的事,只了解表面现象,不了解其中根本道理的有不少啊,难道可以参考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?
1.《竹里馆》王维
独坐幽篁里,弹琴复长啸。
深林人不知,明月来相照。
我一个人坐在幽深的竹林,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。没人了解我在竹林深处,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。
2.《春夜洛城闻笛》李白
哪个家玉笛暗飞声,散入春风满洛城。
此夜曲中闻折柳,何人不起故园情。
夜深人静的时候,不知从哪个家响起了悠扬的笛声。这美妙悠扬的声音,伴随春风弥漫了整个洛阳城。在这静静的黑夜里,突然听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,有哪个不为此勾起怀念故乡的情思啊!
3.《逢入京使》岑参
故园东望路漫漫,双袖龙钟泪不干。
立刻相逢无纸笔,凭君传语报平安。
回头东望故园千里,路途遥远迷漫;满面龙钟两袖淋漓,涕泪依旧不干。途中与君立刻邂逅,修书却无纸笔;唯有托你捎个口信,回家报个平安。
4.《晚春》
草木知春不久归,百般红紫斗芳菲。
杨花榆荚无才思,惟解漫天作雪飞。
春季不久就将归去,花草树木挖空心思挽留春季,一时间争奇斗艳,人间万紫千红。可怜杨花榆钱,没艳丽姿色,只知漫天飞舞,宛若片片雪花。
5.《泊秦淮》杜牧
烟笼寒水月笼沙,夜泊秦淮近酒家。 商女不知亡国恨,隔江犹唱后庭花。
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,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。入夜,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,临近酒家。金陵歌女好像不知何为亡国之恨、黍离之悲,竟依旧在对岸吟唱着亡国之音《玉树后庭花》。
__________
6.《贾生》李商隐
宣室求贤访逐臣,贾生才调更无伦。
可怜夜半虚前席,不问苍生问鬼神。
汉文帝求贤,宣示召见被贬臣子。贾谊的才能确实高明,无人能及。只不过空谈半夜,让人扼腕叹息。汉文帝尽问鬼神之事,只字不提国事民生。
7.《过松源晨炊漆公店》杨万里
莫言下岭便无难,赚得行人空喜欢。
正入万山圈子里,一山放过一山拦。
别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困难,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空欢喜一场。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深处将来,你刚攀过一座山,另一座山立刻将你阻拦。
8.《约客》赵师秀
黄梅时节家家雨,青草池塘处处蛙。
有约不来过夜半,闲敲棋子落灯花。
梅子黄时,家家都被笼罩在雨中;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,传来阵阵蛙声。 时已过午夜,已约请好的客人还没来,诗人无聊地轻敲棋子,震落了点油灯的灯芯结出的灯花。